北京晚报记者 孙乐琪实盘配资网站排名
擅自停药,血压“狂飙”;错服藿香正气水,“火上浇油”;豪饮绿豆汤,致脾胃虚寒……天气炎热,在进行健康管理时,许多“不当操作”“反向养生”容易给老年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。
感知迟缓
家中闷热没开空调 老人病情突然加重
近日,70多岁的赵先生突然抬不起手、说不了话了,被家属送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。赵先生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,曾突发脑梗死,留下了轻度偏瘫的后遗症。
考虑到患者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病,接诊的副主任医师龚晓杰为他开具了全面的检查。结果显示,赵先生没有发生出血、缺血等明显的脑血管病变。龚晓杰经询问得知,由于家里空调坏了,老两口这段时间居家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室内降温措施。
龚晓杰说,闷热环境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波动、脑灌注量下降,加上患者本身血管病变较为严重,可能引发或加重了相关症状。经过补液和对症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,赵先生的症状很快就得到了缓解,肢体和语言功能都恢复了。
医生提醒 没感觉热不代表真不热
“虽然没开空调,但家里也没感觉特别热啊!”老伴儿对赵先生这次的发病感到疑惑。龚晓杰解释,老年人身体调节功能退化,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往往比较迟缓,容易发生身处高温环境而不自知的情况。而一些有基础病或高龄的老人,往往还容易出现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的问题。
龚晓杰提醒,老年人夏季居家要保持环境温度适宜,室温在26摄氏度左右为宜。高温高湿天气长时间开空调时要注意开窗通风,也可适度使用空调除湿功能或开风扇来降低室内湿度。午后等高温时段,老年人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,可在清晨、傍晚等地面温度不高的时候适度活动,多喝水,适度饮用淡盐水、绿豆汤、电解质饮料等。心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要遵医嘱。
放松警惕
血压下降擅自减药 损伤血管病情“反扑”
65岁的孙先生因血压突然升高来到急诊科。经询问,患者有着多年的高血压病史,长期吃药以稳定血压。前段时间,他发现自己的血压较以前有所下降,就擅自减了药。“我每天吃的药太多了。‘是药三分毒’,我担心会有副作用,就逐渐减少了三分之二的药量。”孙先生说。
减药头几天,孙先生的血压一直表现稳定,他还有点高兴,“再观察几天,就可以彻底停药了。”没想到,一周后,他的血压突然升至180毫米汞柱,伴随而来的是头晕、耳鸣、胸闷等难以忍受的不适症状。
龚晓杰解释,老年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出现下降的情况,并不少见。“夏天气温升高、血管扩张、出汗增多,造成血容量减少,容易使得血压下降。但实际上,血压下降的基础是用药稳定的结果。”控制血压的药物大多是偏长效药物,因此停药后短期内,血药浓度还是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;但如果继续停药,随着药物代谢殆尽,血压便会出现波动。
“老年人,特别是心脑血管基础病患者,血管条件差,最怕的就是血压的波动。”龚晓杰介绍,高血压患者用药不规律会导致血压波动大、药效不稳定,增加心脑血管损伤及并发症风险。长期不规律用药还可能削弱治疗效果,甚至引发耐药性。
医生提醒 遵医嘱服药做好监测
高温天血压本就容易出现波动,龚晓杰提醒有相关基础病的老年人,要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,不要擅自调药、停药。慢病患者在夏季可适当增加门诊复诊频次,家人也要帮助老年人做好健康管理,密切监测血压、循环容量、身体状态等,如出现相关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。
市卫健委提醒,夏季睡眠质量容易下降,睡眠不足也可能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发病。处在气压低、湿度大的环境容易烦躁不安,心脑血管基础病患者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,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,从而保障血流畅通、脏器功能正常。
适得其反
乱喝藿香正气水 反而“拱火”出现高热
由于天气热而频繁进出空调房,60岁的刘女士近日出现了咳嗽、咳痰等“热伤风”症状。根据以往的经验,她从家庭小药箱里找出了夏季常备的藿香正气水。然而,连续服用了两天后,她的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,反而加重了,出现了高热的情况。为此,她来到北京市隆福医院就诊。
副主任医师闫玉琴对刘女士进行了仔细地诊察,发现患者咳嗽、咳黄痰、咽喉肿痛、鼻塞黄涕、口渴喜饮、舌红苔偏黄,这属于高温环境下出汗后,受风热侵袭导致的风热型感冒。“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服用藿香正气水,不仅不能缓解症状,还容易‘拱火’、加重病情。”
闫玉琴解释,夏季的感冒分为风热型和暑湿型两种,藿香正气水适用于因湿热环境导致体内湿气滞留引起的暑湿型感冒,其表现为头重昏沉、四肢乏力、低热胸闷、食欲不振、舌苔白腻。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包括藿香、苍术、陈皮等辛温燥湿、偏温性的中药材,风热型感冒患者服用后反而会加重病情。
“六七月份以来,门诊中时常遇到点名要求开藿香正气水用来防暑的老年人。”闫玉琴说,藿香正气水、藿香正气胶囊适用于缓解以肠胃不适、呕吐腹泻、低热无汗为主要症状的“阴暑”。而对于因高温暴晒导致高热、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“阳暑”则起不到缓解的作用,甚至可能加重不适。
医生提醒 藿香正气水并非“万能药”
藿香正气水中酒精含量高达40%至50%,相当于高度白酒。因此,服用藿香正气水要注意确定既往没有特殊药物过敏史、酒精过敏史,并在服药至少6小时内不宜饮酒。还要避免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同时服用。头孢类药物遇到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,患者可能出现气短多汗、头昏头痛等症状,甚至发生休克或意识障碍。“藿香正气水并非‘万能药’,不适合自行服用,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。”闫玉琴说。
过犹不及
大量饮用绿豆汤 “反向养生”损阳气
62岁的郑先生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很有信心,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“大病没有,小病不生”。不过最近,他突然出现了腹胀、腹泻的情况,拉肚子断断续续已经半个多月。郑先生觉得自己可能是吃东西不当,便来到医院接受了血检、便检,结果显示他并没有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,不属于感染性腹泻。
闫玉琴仔细诊察了郑先生的病情,发现他不仅大便溏稀,还有肢端较凉、畏寒等症状,这都提示着他存在脾胃虚寒、寒湿内盛的情况。“最近饮食上有什么改变或偏好吗?”经过闫玉琴仔细询问、引导,郑先生想起自从入夏以来,老伴儿每天都会熬制绿豆汤给全家人解暑。
“您的症状,很可能是绿豆汤喝多了引起的。”闫玉琴向郑先生解释,虽然他自认为身体素质不错,但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体内的阳气处于消耗的状态,容易出现运化能力下降等问题。从药食同源的角度来看,绿豆确实是夏季清热解毒、消暑利尿的良品。但它性味偏甘、偏寒,对于普遍脾胃较弱的老年人来说,容易加重虚寒症状。过量或长期饮用绿豆汤,容易引起阳气不足、腹胀腹泻、食欲下降、消化不良、慢性疲劳等问题。
闫玉琴为郑先生开具了蒙脱石散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,还为他补水以防止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。同时,她建议老人,先暂停大量饮用绿豆汤,观察一下病情变化。
医生提醒 以护阳为主少吃生冷食物
“在炎热的夏季,喝绿豆汤解暑是许多家庭的习惯。有些家庭顿顿喝、当水喝甚至冰镇后饮用。”闫玉琴提醒,绿豆汤性寒凉,绿豆中的低聚糖、蛋白质等成分过量摄入可能加重消化负担,家中老人、孩子等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不宜过量饮用,更不要冰镇后饮用。
老年人夏季日常调理仍应以顾护脾胃阳气为主,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。饮用绿豆汤要适度,可少量饮用(如每次喝半碗)、避免空腹饮用,如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饮用。对于老人等脾胃虚寒的人群,熬制时还可搭配生姜、红枣等性温食材,并延长熬煮时间,来中和寒性。此外,绿豆有一定的“解药”作用实盘配资网站排名,不宜与人参、附子等温热补药同时服用,以免影响药效。
粤有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